李静是一位年青的写作者,她的新作《更新自我:今世文明现象中的个别言语》(以下简称《更新自我》)细读了曩昔十年间我国大陆的文学与文明现象个案,比方《披荆斩棘的姐姐》《芳华有你》《声入人心》《都挺好》《咱们与恶的间隔》以及“新女人写作”,并从中梳理出一部书写与再现“自我”的今世阅前史,对一系列文明现象比方“泛CP文明”等做出了颇具原创性的剖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以为,《更新自我》评论目标是当下的新颖的,触及互联网年代的文学、电视剧、综艺节目、新文艺实践等种种文明现象,是对近十年来我国群众文明和人文现象一次有深度的勘探、描绘和考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明学院教授毛尖点评道:“李静安身此时动用肉身考虑新机制新美学新思想,在理论张贴的年代,扔开规范化剧本,写下了芳华版的‘我来,我见,我降服’。”
日前,汹涌新闻专访了李静,在她眼中,“追星”女人是怎样的团体,今世女人对待爱情愈加沉着了仍是愈加“爱情脑”了?她又对“女人写作”和“女人一起体”的构建有怎样的洞悉呢?口述
“真情实感”地追星是今世女人的原罪吗?
“泛CP文明”是我的新作《更新自我》中特别重视的一个现象。CP,即所谓的“配对”,有着多种联系形状。CP粉既能够嗑“纸片人”(即虚拟人物),也能够嗑真人。目“泛CP文明”则是着重这种行为从二次元范畴扩展到线上线下的更广泛的日子场景中,并作为一种思想与情感办法被遍及接受。
嗑CP最大的吸引力,便是能够暂时忘掉实践中的全部难题,自在地去梦想、体会一段段相等的、浪漫的、抱负化的亲密联系。即使许多CP粉实践中的情感联系还不错,也不阻止其关于更满意情况的梦想性寻求。
咱们很简略发现,CP粉简直都是女人。以女人为首要受众的影剧综等文娱工业是CP发生的“膏壤”,因而CP粉多是女人也就并不古怪。
近年来女人热心嗑CP成了引人瞩意图现象。一个社会学解说是,女人(特别是东亚女人)在家庭、婚姻与职场中仍处于弱势方位,仍旧是男权文明分配、压抑和注视的目标。比较居于性别优势方位的男性,女人背负着这样的“实践伤口”,愈加巴望相等、满意的情感联系,而CP文明则刚好为此供给了或许性。
在这类梦想中,即使不乏“官配”等各方面的引导,女人仍是能感遭到自己翻转为掌控者,取得了发明、叙说故事的时机。在这儿,“相等联系”与“掌控感”十分要害。比方,我在书中剖析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时,就曾说到“全员CP”的现象。
《声入人心》部分选手粉丝们之所以乐此不疲,正由于选手们的业务水平旗鼓适当,并且数量足够多,相互间联系扑朔迷离,供给了足够大的组合空间。粉丝们经过“拉郎配”,从CP日常互动的点滴乃至留白中,能够脑补出很多条甜美的故事线。真与假已不那么重要,只需片面知道上觉得是“真的”即可,能够满意情感需求即可。比起实践中面临许多难题的亲密联系,嗑CP的“甜度”和“纯度”更高,即使终究be(bad ending),本钱也小太多。因而嗑CP真是今世精神日子的典型缩影:在一个充溢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的现代社会中,日渐原子化的个别是如此这般火热而慎重地投身于情感乌托邦中,或陶醉,或反抗,敞开了数字化生存的新或许。在当时的追星行为中,还有一个有意味的现象,那便是“泥塑”。“泥塑”是“逆苏”的谐音,亦即逆向玛丽苏的简写,详细是指反转梦想目标的生理性别,为其赋予相反性别的气质。单纯从理念层面看,泥塑本应是最急进、最背叛、最直接应战二元性别体系的行为,表现了年青一代愈加敞开的性别情绪。可假如咱们调查实践情况,便会发现“泥塑”这一看似解放性的行为,其实常常在映射、仿制不相等的权利次序。
这方面最有名的比方是2020年引发社会广泛重视的饭圈“227作业”,导火线正是在同人文创造中,肖战被“泥塑”为发廊小妹,引起粉丝团体的强烈不满。咱们常常看到女演员被唤作“老公”,但男演员的粉丝包含CP粉在内,却大多十分冲突“女化”自家偶像的行为。女演员男化很少有人对立,但抵抗男演员女化却被视为合理诉求。支撑女演员男化,或是对立男演员女化,其实是一体双面,遵从着相同的逻辑:厌女。
换言之,他们以为女人与男性各有一些实质化的性别特征,而女人特质又是低于男性特质的,因而“女化”适当于自降身份。实践上,厌女一起也是对男性的镇压,男性必需求阳刚,必需求有男子汉气魄,这也是对男性自在的掠夺。
当然,一些演员也会故意投合粉丝的泥塑心思,打造老婆/老公人设来吸附流量、收成盈利。打造老婆/老公人设,不啻于又一个“财富暗码”。
说到这儿,咱们无妨来全体谈谈追星行为本身。由于追星团体中女人占比较高,所以“饭圈女”常常被男性当作性别歧视的兵器,对粉群文明的调查成为言论场上对“女人无脑、不理性”的指控根据。未加任何了解,便下知道地把女人追星指以为无脑、不理性,显然是不合道理的。这是性别歧视的又一例子,也是对长时间以来性别刻板形象的又一次强化,背面是某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与自我确证。
我觉得追星行为其实是理性与理性的归纳体。理性的一面很好了解,粉丝投身其间,是为了获取一种逼真的代入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加者,能够深度参加乃至掌控自己与偶像的情感联系,取得更具真实感的情感满意。所谓偶像,正是一个个火热的梦想叠加刻画的成果。而本钱、渠道与生意团队天然深谙此道,长于使用人设来获取利益。可一旦人设转型乃至人设坍塌,与粉丝梦想中的形象呈现误差,助其青云直上的流量,转而就会变成将其吞噬的黑洞。
理性的一面是指粉丝十分了解怎么“养成”偶像,熟知文娱工业的规矩,并且长于社会发动与自我安排,然后成功达到扩展自家偶像影响力的意图。能够说,关于追星行为的重复污名化,来自多重力气的叠加,既受制于性别刻板形象,也遭到粉圈乱象的影响,更不可避免地带有“局外人”的极限。不追星的人很难了解追星族的情感强度与“上瘾”程度。而那种个性化乃至有些神秘化的心路历程,注定只能在圈子内部共享,圈层表里简直是两个国际。
因而大可不用由于对立或证明的心态,就过火美化追星行为;也不用过于自傲地“指点江山”,无视粉丝的理性与能动性。而我愈加警觉的,则是过度“性别化”的思想圈套。性别化的途径依靠,往往导致全部问题的评论都会完结于两性之间的相互攻讦,将问题仅仅缩短于性别的视域。这儿并没有否定性别视角重要性的意思,仅仅着重这不是悉数。
追星触及多个层面,包含个人情感满意、社会安排发动、本钱运作与商业办法等等,它们不可避免地交错在一起。我在书中剖析了本钱对粉丝情感的操作及其繁殖的游走于法令与品德边际的各种乱象,企图在较为公共的视界中看待追星行为。
在饭圈工业的运作中,便是要制作张狂的、黏性高的、乐意无节制消费的受众,这和性别没有必定的相关。而当本钱需求“造星”来圈钱时,其“追星”行为只会更粗野,更张狂。因而,锋芒不应该仅仅指向性别差异,还要有愈加归纳的、结构性的视界,以及愈加详细详尽的调查研究。
“两性对立的压力搬运到了女人团体内部”
我在书中也触及了女人内部差异与联合的问题。一方面,在有一起的“敌人”时,常常简略联合起来。但更多的时分,面临细碎而日常的观念差异,往往导致不断的割裂。两性对立的压力、性别文明情况带来的紧迫感,会搬运到女人团体内部,同性之间的撕裂愈加令人痛心。
但我觉得这不只仅先进与落后的问题,更是能否容纳多样性的问题,也便是能否“求同存异”地去完结作为复合体的女人的解放。女人是复数的,受制于阶层、年纪、地域、经济实力、文明水相等多方面的规则,女人的悲欢也未见得处处相通。
并且,女人何曾不会内化男权知道,内化厌女知道?宫斗剧的逻辑,也便是将其他女人作为自己的潜在对手,这在实践中也层出不穷。在一个线上的、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中,同和异都愈加极点化,性别战役以一种颇具冲击力的办法呈现在咱们面前。
那么,究竟能否构成一种良性的对话和了解机制,既能宣布女人全体的声响,又能了解每一个一起的“她”,在现在这个阶段,的确适当困难。或许整个社会正是要阅历韦伯所说的观念上的“诸神之争”,正是要将各种声响都露出出来,才干逐步取得清明、清醒。
但最少有一点是能够尽力的,那便是关于运用各种主义、理论和观念坚持慎重的情绪。我调查到有一部分人一旦接受了某种“解放”理论,就会机械套用,停止详细的考虑。假如更多地回到作业本身而非停步于观念上的争论,更深化地考虑怎么去实践、去落地、去坚持理论与实践间的合作联系,假如不只仅充溢品德激愤地坐而论“道”,而是朝着兼具批评性与建造性的方向尽力,必定会对现在的情况有所改观。
这儿要说到一部具有明显女人主义态度的著作,韩剧《春夜》。剧中女人之间相互了解搀扶的一起体图景正因其抱负化,变得十分动听。编剧和导演的处理并不悬浮,而是铺设了许多能够建立的头绪。比方说,《春夜》中的大姐长时间接受家庭暴力,并在性暴力下怀孕。母亲得知孩子的遭受后,一面在家里为她预备小菜,其间情难自禁掩面痛哭,一面又以最慎重的笔触写下一分卡片:“你已经是优异的妈妈了。——李书仁的妈妈申馨善。”母女各自的挣扎,相互的扶持,使得这一幕不只成为全剧高光时间,并且深植于日子道理本身。
《春夜》中母亲写给女儿的卡片我在书中评论了这部韩剧,是想着重这类创造的价值,即有助于打破咱们关于女人联系的固定化梦想,并且女人之间的良性交流机制作为一种或许性,被摆上台面,赋予具象。它不或许彻底等同于实践,或许直接为实践供给答案,但却能播下一些正向的观念、情感的种子,以及一些向善向好的期望与办法。
《春夜》中的女主角(右)与姐姐社会性别观念正在改动进程中,关于女人之间的联系开端了正面的、逐步加深的考虑。王安忆的一个中篇小说《弟兄们》让我形象很深,“弟兄们”实践指的是一对女人密友,她们无话不谈,看似攻无不克。但当其间一位有了家庭、子女今后,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她们早已钉死在各自的小家庭内部,不或许再像曾经那样亲密无间。
我读过今后很唏嘘,感到女人一起体构成中隔绝相互的坚固之物,比方男权控制、家庭准则、社会分工、社会文明的限制等等。假如人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别离是什么促进和阻止着女人联合,而不是简略归于一些笼统的、品德化的定论,咱们的知道才干更进一步。
近年来,叙说女人一起体的故事已成为抢手体裁,引入和出产了不少优异之作,但也不乏投机之作。观众喜爱看这个主题,就扎堆定制出来“喂食”他们,我十分恶感这种经由“巴结”而获取利益然后泛滥成灾的内容出产套路。并且,这类著作的教化目标和首要受众也是女人。展现女人团体窘境好像越来越衍生为“女人向”的内容出产,然后圈定了其影响力的鸿沟。
值得深究的是,特别在影剧综等群众文明范畴,女人体裁热首要仍是由于女人是首要的顾客和论题制作者,女人仍旧是东西,而不是意图。这就带来一个悖论,女人体裁热其实仅仅供需联系的一种反映,与性别无关,只跟流量与收益收关。这也再次坐实了女人的弱势方位,是对刚刚萌生的性别自觉进程的危害。
至于怎么扩展女人体裁的含义,首要仍是著作要过硬,不只仅凭仗热点论题吸引人,也不只仅局限于表达性别上的“政治正确”,而是要探入和再实践际境况本身。女人窘境不是孤立的,必定触及多方面的联系,或许说存在布尔迪厄所说的“场域”。假如表达得足够好,彻底能够引来更多方面的重视。
作为“前史中心物”的今世女人
我在《更新自我》中也谈到了“爱情”。爱情的方位及表述办法也是年代精神的重要表征。当女人越来越明晰地知道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导致了爱情和婚姻中的淹没本钱更高之后,在进入亲密联系前就会愈加审慎,以至于审慎演变为消沉。这是个“难爱年代”,咱们还需求自动挑选“费事”的爱情和婚姻吗?
首要,女人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本钱具有明晰的认知和表达,实在太必要了。当然,这种明晰的认知应当朝着“性别观老练”的方向开展,而非导向等价交换的“核算”或是“精美的利己主义”。
作为一名女人,我想共享下自己的日子中的两个细节。一是我的母亲曾说起,我出世后,她看到我是女孩时的杂乱心境。她一点点没有重男轻女的情结,但我是女孩的现实,又让她疼爱自己的孩子会像她相同,接受这个性别所带来的全部。二是她也没有像其他亲属相同,从我刚结婚后就开端催生。她会跟我讲女人在生养、育婴进程中支付的价值。我反诘她当年的心路历程,她说当年全部都看似水到渠成,没有人会以为这是需求纠结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今日能够“看见”与“叙说”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支付与危险,是性别观念前进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看清危险的前提下,还要不要去自动挑选,当然是个人的自在。但更重要的是,女人最少不要再被“社会时钟”劫持,盲目地投入“不得不做”的爱情和婚姻之中。而是要在自知自爱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投身乃至脱离的办法,不断调适自己的方位,而不是被外在的规范绑定。在这个进程中,咱们也不得不改写对许多问题的了解,比方性别分工、家务劳动、母职、父权制、核心家庭等等。
而这又是一个绵长的进程,而咱们这一代女人乃至未来的若干代女人刚好便是过渡中的产品,或许说是“前史的中心物”吧。“中心物”的说法出自鲁迅的《写在〈坟〉后边》,所谓“在进化的链子上,全部都是中心物”。今世女人要在传统性别观念准则中孕育、拓荒出一条新路,由破到立,边批评边建造。这是适当绵长而困难的,特别需求清醒、坚韧且充溢才智的继续尽力。
想必我们都留意到了近年来图书出书商场中女人体裁的热潮,以及女人写作者的活泼。我也在书中专门评论了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师安排的“新女人写作”专辑。阅览这一专辑的进程中,女人写作者们凌冽的笔锋令我警醒,她们勇于去解剖和整理自己内心深处关于浪漫爱的等待。在这点上,这些著作跟上野千鹤子的观念构成了共振:“浪漫爱情或许能够将女儿从‘父亲的权利’中解放出来,而另一方面却会使其落入‘老公的权利’中”,而所谓“爱”,“其实便是女人为了调集自己的能量,将老公的意图作为自己的意图的一种机制”。
因而精确地讲,新女人写作否定了以爱为名的克扣机制与男性控制,并且反思女人的自我pua。
“新女人写作”专辑但这并不意味着停止关于两性杰出联系的探寻。比方专辑中的一篇《小瓷谈往录》,就回忆了一名一般女人小瓷在三段婚姻中饱经沧桑的生长进程,她终究在第三任老公这儿收成了满意的爱情与婚姻。而第三任老公与之前两任最大的差异,在于他既不处处否定小瓷,也不企图控制她,而是打心底里尊重她,期望她能够真实完成自己:“朝你的心尽力就行了。做好你自己就行了。一个好的自己里头,必定包含着好媳妇儿这一项。”所以说,应该倒掉的,是那种诱导女人无条件牺牲和牺牲的“爱”;应该建造的,是充沛开释两性价值、建根据两个独立魂灵之上的情感一起体。女人寻觅安慰的办法是多样的,不只能够来自抱负的伴侣,还能够是自己喜爱的书本、作业、喜好,乃至就仅仅从本身获取力气。并且,许多线上、线下的女人搀扶安排等,也会供给实在的支撑。
我以为长时间的女人书写和阅览是革新性别观念卓有成效的办法,除了女人在公共范畴的不断发声,构建自己的场域,男性也应有知道地更新自我,让男性的性别观念也进一步生长。
现在互联网上的性别评论,有越来越极点的“纯化”趋向,不断割裂和排斥异己力气。两性之间的战役、性别内部的战役十分频频。客观讲,男性作为两性中的优势一方,是比较难改动的。因而最要害的,仍是让男性也知道到,性别观念前进、性别平权完成,关于两性来说都是解放,反之关于两性来说都是巨大的损伤。厌女情结一起也是对男性的规训与暴力,是对两性的一起压榨。再比方伴随着女人知道的上涨,假如有些男性仍旧停留在陈腐的性别观念,对自己的婚姻、家庭也会十分晦气。
而提高男性的性别观念,将是一个愈加绵长的系统工程,需求从国家方针、学校教育、家长教育、日常日子中点滴重塑。而终究的意图,是培养两性之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相互认同的性别文明。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